1.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






      1. EN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2022年湖北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突破3800万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稳步发展
        2022年湖北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突破3800万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稳步发展
        • 来源:湖北住建
        • 2023-04-12
        • 分享至:

        2022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住建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增量提质的冲刺之年。各市州以实际行动描绘新发展格局,推动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住建领域落地落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培育市场主体 ,刺激市场需求 ,全省装配式建筑稳步发展 。


        20230412JZDT01.png

        宜昌奥体中心

         

        20230412JZDT02.jpg20230412JZDT03.jpg

        湖北广盛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美好集团构件生产设备


        一、政策措施不断细化


        住建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建文〔2021〕34号)出台后 ,各市州及时制定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武汉市出台《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通知》 ,打造项目建设正面清单,明确重点区域新建建筑按照装配式建筑标准进行规划 、设计和建造要求 ;宜昌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推动中心城市范围内的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100%实施装配式建造;黄冈市、荆州市对装配式建筑的立项与规划 、招投标与设计、施工与预售、生产与检测、建设监督与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装配式项目按照规定的标准实施建设;十堰市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突破口,学校、医院、保障房、棚改房 、大型公共建筑等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0230412JZDT04.jpg

        中建三局住宅造楼机


        20230412JZDT05.jpg

        中建三局同心花苑项目

        20230412JZDT06.jpg

        中建三局沌口六村项目


        二、发展速度显著提升


        经过前期政策激励、强基固本 、培育主体 、拓展市场,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快车道。2022年,除恩施州外,其余市州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呈现出大中城市发展快、增量大,中小城市发展稳 、增幅缓的态势。


        从发展速度看,全省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3802.3万㎡ ,同比增长51.6%,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118.5% 。武汉市 、宜昌市 、襄阳市年度完成任务总量占全省完成任务的72.6% ;黄冈市 、黄石市、孝感市年度完成任务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98.0% 、157.8%、154.0% ,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 。


        从结构形式看 ,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以混凝土建筑为主 。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2069.3万㎡,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54.4%,同比增长率55.9%;钢结构建筑1461.5万㎡,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38.4%,同比增长率37.9%;木结构及其他混合结构建筑为271.5万㎡ ,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7.2%,同比增长率124.4%。


        从产业链发展看,截至2022年,建成生产基地86家 。其中预制混凝土结构基地41家,年设计产能650万m³ ;钢结构基地43家,年设计产能310万t;木结构基地2家,年设计产能25万㎡。在建生产基地16个,有装配式建筑设计经验的企业65家 ,覆盖16个市州,初步建成武汉、鄂东 、鄂西3个相对集中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区 。


        三、发展格局逐渐明晰


        一是分层推进态势明显。以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为代表,围绕高质量建造和高品质建筑的目标开展工作,在实施规模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方面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量占全省70%以上;其他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目前主要还是围绕一些标准化构配件的应用走低装配率的工业化建造之路。


        二是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在装备升级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中建三局研制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 、中交二航局研发数智建造云平台,提升了建筑施工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 ;中冶南方、中铁大桥局开发BIM协同平台 ,提升项目建设品质和项目现场精细化水平;中铁十一局成立工程数字化科技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相关专业算法。这些龙头企业集合优势资源,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走出资源高效整合与配置、效率和效益两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三是产业结构适时调整 。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结构类型也发生调整和改变 。我省基础设施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方式建造项目明显增加,目前已有57家钢结构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全省新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占新建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42.3%上升到2022年的52.9%。


        20230412JZDT07.png

        武汉长江中心






        1. XML地图